实验目的
研究细胞的迁移能力,评估不同处理对细胞迁移的影响。
实验材料与试剂
细胞株:口腔上皮癌细胞株
培养板:6孔板
DMEM培养基、胰蛋白酶-EDTA溶液(用于细胞消化)、FBS(胎牛血清)、PBS缓冲液
移液枪头(用于划痕,建议10-20μl枪头)
成像仪/显微镜(用于细胞成像)
实验步骤
实验前准备
在6孔板背面使用水性笔画5-7相互平行的直线(便于划痕操作,以及观察视野时定位)
细胞培养
将待测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,在37°C、5% CO₂的培养箱中培养过夜。
细胞观察
使用成像仪/显微镜观察细胞,细胞融合度在80-90%,进行划痕效果最佳。
图1
划痕处理
使用移液枪头在细胞汇合的单层表面划出多条直线,模拟“伤口”。注意保持划痕一致,与水性笔画的线相互垂直,避免细胞过多脱落。
清洗细胞
使用PBS缓冲液轻轻清洗细胞1-2次,去除脱落的细胞碎片,之后换上无血清培养基。
成像记录
在0小时时,用成像仪/显微镜拍摄划痕区域的图像,记录初始的划痕宽度。
图2
图3
迁移监测
将细胞置于培养箱中培养。根据实验设计,若使用显微镜则需分别在不同时间点(如6小时、12小时、24小时等)观察并拍摄划痕区域的细胞迁移情况。每个时间点要保持相同的拍摄条件和位置。
若使用成像仪,选好点位,设置好拍摄间隔时间与循环数即可(建议间隔时间2h,循环数24)。
视频1
数据分析
若用显微镜,需要使用图像分析软件(如ImageJ)来测量不同时间点划痕的宽度,计算细胞迁移的距离或划痕闭合率。根据实验设计,评估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细胞迁移情况。
若使用成像仪,通过STAT软件自动生成划痕曲线及相关数据:包括相关的划痕定量曲线,自动给出伤口汇合度,相对伤口密度,伤口宽度等定量数据。
图4 每1h拍摄一次后,通过成像仪得到的细胞生长曲线
还可搭载选配的划痕分析软件,得到细胞迁移(划痕实验)实验中自动生成划痕曲线及相关数据:包括相关的划痕定量曲线,伤口汇合度,相对伤口密度,伤口宽度等定量数据。
图5 划痕选配软件可以得到的更多更全面的定量数据
注意事项
划痕操作要轻柔均匀,避免对细胞造成过度损伤。
划痕后的清洗步骤要仔细,确保去除掉脱落的细胞碎片。
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培养板的移动,防止细胞位置变化影响结果。
每个条件需至少重复3个孔,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。
预期结果
未处理组的划痕会随时间逐渐愈合,细胞向划痕区域迁移,划痕宽度逐渐减小。
处理组则根据处理的不同,可能出现细胞迁移加快或减慢的现象。